虚空之痕

注意:本篇是我的幻想·妄想文字,是太空克苏鲁神话

从玛塞塔17号的联邦理工学院登船出发时,724名学生大多期待着这次轻松愉快的修学旅行。他们按照安排依次前往第三联邦海军保护下的几个旧帝国时代星战遗迹进行考察,顺便在附近的行星上吃喝玩乐,男女朋友明目张胆地合宿在一起,校船上每天都洋溢着兴奋——直到其中7条各搭载16人的轻型船从最近一次亚空间跳跃中脱出,发现船都陷在了一处未知的重力阱里,无法启动长距离跳跃,也没有恒星系尺度上重力阱的情报,每条船上的五套远距离通信系统和十组天文传感器都被周围浑浊的气云、大量的金属碎片、强辐射和乱流阻塞。通过耐压舷窗看到的是污浊的墨绿色云团,能看见的船外光源只有彼此飞船的力场护盾在这暗星云的冲击下发出的微光。通过收集舱外的碎片,学生们发现这里充满了多个时代的舰船残骸,包括一个未被人类发现过的古代文明。对古文明残骸中的记忆体进行的分析揭示了一场久远的战争...

根据古文明舰船碎片上遍布的自修复微晶储存的信息和自译程序显示,47亿年前,一个自称罗塞塔的单物种文明在他们称为卡萨拉斯的漩涡星系的第六旋臂崛起,他们建立了包含3400余个恒星系的星际共和国,创造了在学生们看来堪称辉煌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不断取得成就的同时,罗塞塔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向多个方向射出长距离探测器,探测器最远曾到达的重力阱就是此地。然而,没有一个探测器能在这个方向上飞得更远,它们都在未知原因作用下被击落了。罗塞塔组织了规模庞大的舰队前来讨伐阻挡他们探索的敌人。在稀薄的星际尘埃云中,金光闪闪的罗塞塔战舰排成整齐的立体阵列向前推进。到了重力阱的边缘,他们发现了一道力场。它像一堵墙壁向着四面的虚空无限延展。舰队尝试了种种方法,都无法通过或中和该力场。而就在他们苦思冥想的时候,敌人出现了。
不知什么时候,在力场对侧出现了一条黑绿色的未知战舰。没有一条罗塞塔战舰探测到它是怎么入场的。它的形体是非欧几何的金属曲面的无序组合,没有发出任何通讯,静默地悬停在虚空中。在它巨大而扭曲的阴影下,繁星似乎都暗去了。罗塞塔舰队能够锁定这条船,这让他们意识到面前无边无际的力场是这条船的护盾。舰队开火了,数以百万道激光和粒子束、每秒数千万颗电磁炮弹和亚空间导弹汇成宛若星河的光之洪流扑向目标。而力场上只是泛起了细小的波纹,这波纹在整个宇宙背景上扩散。在力场上亮过星系中心星团的光芒的包围中,未知战舰上突然张开了两条黑暗的缝隙,它们完全没有被照亮。从这黑暗中透出了深蓝色的微光,而在它亮起的同时,在罗塞塔舰队看来,其它所有的光都熄灭了,宇宙变得从未有过地黑暗。未知战舰的深蓝光芒像液体一样泼洒在虚空中,被其没过的罗塞塔舰队全都停止了通信。蓝光并没有局限于舰队,它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星系,整个罗塞塔文明都陷入了黑暗中。
罗塞塔文明就此终结了。蓝光透过空间之间的角度,同时涌入跨度数百万光年的空间之中。在淹没一切的蓝光中,这个文明的每个成员都在数十秒内死去,其中许多都死在了生命中最后一次亚空间跳跃里,他们的船随后被力场拦截并强制拖回了常规空间。在这个文明最后的时间里,他们让智能纳米机器记下了这一切。在他们灭亡之后,他们的都市在几百年后回归荒野,他们的舰队和空间站在数百万年后解体成碎片。再过几十亿年,这个文明的一切终将化为星尘,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而现在,碎片上的纳米机械还能自我维持、向后来者讲述这一切。他们最后的信息是一个重力阱位标。

学生们解析了这些信息,他们陷入了笼罩着恐怖的沉思。不过眼下更严重的是,轻型飞船的护盾快要防不住周围的辐射和乱流了。而他们现在能到达的地方只有罗塞塔信息最后的位标,跳跃距离只有不到2光年。学生们启动了跳跃。在万物反白的亚空间中,他们看到了跳跃终点异常的光亮。

解说 虚空之痕:不引用任何旧元素的克苏鲁神话故事

虚空之痕时代的联邦是人类第三联邦,处于旧人类到新人类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从宏观上看人类文明正带着裂成两半的地球向相反方向迁徙。迁徙的前锋速度非常快,已经越过了多重宇宙的数个境界线,来到了基础常数和世界规律完全不同的几个宇宙,大大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而迁徙的尾部速度非常慢,还停留在生活区域日趋干涸的银河系里。这就导致了人类个体能力和认知的极度不平均,使人类文明为了维持统一性而对超网络的依赖度不断增加。
在这个阶段,对许多处于星舰文明终末期的强大古文明的认识正在促使人类走上星舰化的道路,罗塞塔之壁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矗立了47亿年的切断宇宙之墙面前,人类文明除了无数次感叹宇宙的恐怖、生命的渺小、文明的脆弱,还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建立起了对星舰化的渴望。
对于克苏鲁神话题材,在写没有具体描述或深度展开的简单故事设定时,引经据典是常态。然而,经过多年的使用,大量堆砌旧元素(神名、地名、物品名、人名之类)已经被证明会影响故事扩写时的展开,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新读者不知道那些名词背后的故事、无法产生共鸣而只会觉得费解,老读者则往往厌倦了这种写作模式。
情节的设置:平常的开篇->人们进入遗迹(误入或探险队/考古队有意识地进入等)->人们在遗迹中发现古文明记录(静止记录或仍生存的个体等)->讲述记录中可怕的故事->人们亲眼见证故事中可怕事物的存在。这是克苏鲁神话题材的另一个常态。本作完全遵循这个定势,不过这个定势有着很大的扩写空间。
在平常的开篇中,对于未来世界的整体情况和技术背景可以进行一定的交代。在误入遗迹和对古文明记录的调查中可以进一步交代技术背景来增加作品的科学性。一般来说,对于发展到1000+恒星系规模的8-10级人类文明,如果描写时要达到严格的科学性,其技术背景里需要30%到40%的建立在前沿科技基础上的假想理论和30%以上的建立在假想理论基础上的假想技术细节,这包括作品采用的宇宙模型·跳跃理论·长程通讯原理等核心内容的基本方向。例如作品大量采用了多维空间(甚至小数维度和虚数维度)的话,势必要在一些基本终端上体现其技术,比如舰船传感器系统采用的尺度和坐标系都不能太简单。极度简洁的环境、去技术化甚至去功能化的场景固然给人高端的感觉,但是那是相对的,你什么技术细节都没有的话就走到了相反的道路上。
然后,在古文明的故事里,仍然可以出现一些技术细节,你可以借着人们发表的感想向读者表达它们。古文明的故事可以不是一气呵成地讲完,在两段故事之间可以插入战斗之类适合视觉系写作风格的场景(一般是和古文明留下的东西或是后来进入遗迹的外来者进行战斗),这更容易帮助读者直观地感受你的设定——当然,如果你要让战斗帮助增加作品的科学性,星际飞行器的行为描写、武器的选用和战术细节都需要做好设计,舰船的速度·加速度、乘员对抗加速度的方式(或乘员的体质能耐受多大加速度)、武器的射程与效率等都要想清楚,想让星际飞行器像读者熟悉的战斗机或水面舰艇那样战斗需要的技术细节非常之复杂且缺乏必要性——在没有方向问题、相对速度极大、相对距离极远的星际飞行器之间,战斗需要的元素更多的是目标的发现与自身的隐蔽、锁定的追踪与武器的命中,一般不要求飞船进行大加速度的回避机动;用短距跳跃来入场、追击或回避的话,可以采用弦理论的跳跃装置并且经常为它报告剩余的跳跃能力(充能X%之类就行),一点点描写就能提高技术细节的体现度。
+ タグ編集
  • タグ:
  • 幻想作品
  • 太空克苏鲁神话

このサイトはreCAPTCHAによって保護されており、Googleの プライバシーポリシー利用規約 が適用されます。

最終更新:2014年06月24日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