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说的是下面两本书:
《日本海軍はなぜ敗れたか》,是本信义著,光人社出版(平成12年初版) ISBN-10:4769809719
《誰も言わなかった海軍の失敗》,是本信义著,光人社出版(平成20年初版) ISBN-10:4769813902
作者“是本信義”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退役军官,自称曾经在护卫舰「きくづき」上担任炮术长。
在这两本书里,作者两次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1945年,在没有其他舰船·飞机干预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与美国海军衣阿华号战列舰在30千米距离上以主炮对射,衣阿华号可以凭借雷达射击完胜大和号。
作者从两军炮术、两舰武器装备等多方面论述,称两舰的炮弹此时从射出到命中需要90秒,每次修正射击需要45秒,大和号从初次试射到真正开始攻击需要3次试射共8分15秒,而衣阿华只需要1次试射(2分钟程度)就能开始攻击,从而在大和开火前就痛打大和并导致其失去反击能力。
从作者的文字看,他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
那么,现实情况真的会是这样吗?
1.时间错误
以衣阿华级的406mm炮的现实弹道性质而言,在30千米距离上交战,其炮弹从发射到命中需要的时间是60秒,而不是90秒。
大和级的460mm炮在同等条件下需要的时间也在60秒程度。
以大舰巨炮时代的战列舰炮手接受的正常训练来说,修正射击需要的时间不是45秒,而是10秒程度。即使是新兵,一般也能在20秒内完成。
2.射法错误
以日本海军的正常射法和实际战斗情况而言,大和号需要三次试射是不太现实的,比较正确的估计是2次试射,而且上述时间错误的影响很大,实际上2次试射只需要2分30秒程度。何况,30千米对于大和号来说并不远,有可能采用初弹观测后急齐射(1次试射),只需要70秒。即使射击指挥官是个少尉-中尉程度的新手,真的三次试射,那也只需要4分50秒程度。“8分15秒”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日本海军的修正射击是根据计算结果修正来达成交叉着弹再进行齐射,在达成交叉着弹后不容易出现全远或全近。
以美国海军当年的射法和实际战斗情况看,只靠雷达就能1次试射就开始齐射的可能性很小,仍然需要光学瞄准,而且当年的雷达显示方法是和现在很不同的,并不具备把多个水柱区分开来、自动追踪目标等性能,读取雷达数据反而还会让修正时间延长10秒左右。所以衣阿华号也要进行1-2次试射,需要80秒到2分40秒程度。美国海军的修正射击是直接修正弹着中心点到目标位置的差,存在全远->全近的可能性。
3.修正能力错误
美国海军在二战后期活用机械的能力,在达成交叉着弹后命中率和散布界比日本海军好。
大和级缺乏实战连续炮击数据,难以断言其修正能力。
不过,在作者的书里,对于衣阿华级的修正能力也存在极大误解。作者说衣阿华级的射击指挥装置是MK38GFCS(GFCS=Gun Fire Control System,射击指挥装置),而实际上当年的海军并没有这样的一体化系统,衣阿华级的Mk-38是方位盘,主炮射击相关的是Mk-8(后更换为Mk-13)雷达、Mk-8测距仪。作者说大和的九八式射击盘是手动调节的机械式而MK38GFCS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但实际上Mk-8测距仪也是完全机械式的手动装置,两者的差别主要是使用的计算公式不同(引起机械结构不同),精度是相近的。作者说衣阿华级的炮塔是能靠雷达锁定目标、自动操纵追尾攻击的,但实际上Mk-8(及Mk-13)并不具备锁定目标·自动追踪的能力,衣阿华级的主炮塔也是有操纵员的,根据海面状况的不同,手动操纵的精度也能超过自动操纵。
4.场面不可能
作者自称是科学的分析,但“两条战列舰在战争中于没有任何舰船·飞机陪伴的情况下单挑”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论:
作者在这方面的论述是完全错误的,而且错得离谱。
但是,作者确实曾经在海上自卫队服役,他的基础知识不应该错成这样。
因此,可以把这视为日本海军的失败主义情绪作祟。
最終更新:2015年05月13日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