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帮助判定文章内容是真实事件还是创作的特征。
1.平常人(比如角色的父母、祖父母)知道神秘事件的深层内容
读者经常读到“小孩不慎招惹了当地传说中的妖魔鬼怪、大人知道后很生气然后想办法处理”的情节。这是极为明显的创作痕迹。
简单地说,如果大人真的知道有危险,就会事先警告小孩“XX地方不能去”、“XX事情不能做”,并且正常的大人还会设法看好小孩、防止小孩因为好奇非要去作死。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慎让小孩作了死,那也不过是夏天小孩下河游泳淹死的水平。
现实中,在更多的情况下,大人和小孩一样,对非此世的神秘之物一无所知。何况,要是有人真的明确知道世上有幽灵、有冥界、有鬼怪,那这个人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方法都会不同,对死亡的恐惧会被死后世界的存在永远放逐。
2.宗教人士知道神秘事件的深层内容
读者经常读到寺庙、神社、民间神汉巫婆之类给角色驱魔的情节,其中许多和尚之类知道神怪的深层内容。这是明显的创作痕迹。
现实中,寺庙·神社人员作法事主要是面向丧葬、建筑工程(地镇祭)等活动,近于民俗·古典艺术的领域,面向个人的比较少;面向个人的驱魔仪式主要是基督教系统的驱魔和巫医的仪式,前者多见于东欧,后者多见于非洲,且经常出现延误治疗甚至虐待病人的情况;民间神汉巫婆、新兴宗教之类则多为招摇撞骗、以高价贩卖符咒·艺术品或跳大神,其效果近乎于零。
简单地说,和尚作法事是合理的,和尚明确知道神怪的深层内容(“啊,这个是XXX”“啊,这个我们应付不了”)是创作物。
3.与神秘存在对话
读者有时会读到角色与神秘的存在(幽灵、妖魔鬼怪、怪兽、外星人等)对话的情节。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创作物。
在这里重提怪物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怪物是人类不能理解的。
二、怪物是人类不能交流的。
三、怪物是人类不能战胜的。
如果不满足这三要素,那就不是怪物,而是此世的一般存在或创作物。其中,能与人类交流的妖魔鬼怪之类几乎肯定是创作物。
4.几何级数扩散
读者有时会读到神秘的存在能几何级数增加同类的数量的情节(比如吸血鬼能把人转化成吸血鬼、传染性人体寄生虫、扩散式凭依等)。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创作物。
以寄生物为例,如果一个感染者平均每7天传染一个健康人,那么每经过一周、感染者的数目就大约会变成2倍,从1个感染者开始、大约经过33周就能感染全人类。如果不是进行时或未来时的叙述,那么世界线就不对,根本不用担心。
5.起承转结
读者时常读到有完整的故事、有起承转结的神秘事件记录,这基本上都是创作物。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一般都是没头没尾的,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也不知道它最后怎么样的了,只是在它进行中与它不期而遇。你把突发事件记述下来,一般是没有完整故事、没有起承转结(或以日常起、以日常结)的。
6.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读者时常读到神秘存在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情节。此时根据其具体描述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其是不是创作物。
大部分情况下,在文章中伤亡的人是有家庭、有社会身份、参与社会活动的人(描写露宿街头的流浪者死去的神秘事件文章相当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那和冻饿·疾病造成的死亡的区分度太小),他们在作品描述的世界里生活了几年、几十年或更久,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圈。这样的人突然受伤或死亡,引起的反应不会特别简单,会有许多人受到影响,如果他们遇到的事件显得离奇,反响还会更大。即使没有人员伤亡,出现财产损失的话,财物的所有者或事件的目击者还是会做出反应、把他们对事件的理解传播出去。
如果文章没有描述主角以外的人的反应,或者人们的反应高度一致,那基本上就是创作物。
不拘于神秘事件文章,在创作物里,最傻的情节就是:发生了影响世界的大事,社会各界却只有同一种反应。
历史上从未有过哪个社会对重大事件的反应完全一致,也从未有过任何革新未带来无法预料的副作用。当汽车被发明并广泛使用时,没有人想到它会带来快餐、汽车出租、高速公路、大型拖车,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更带来OPEC这种政治衍生物,使得一小部分国家掌握了极大的财富和力量、拥有和它们的人口以及其它资源数量极不相称的对世界局势的巨大影响力。
最終更新:2017年06月25日 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