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生物是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能力的物质运动形式,能与外界互动。也称为“生命”。
生物兵器生物武器)属于生物。

在不计算病毒的情况下,目前地球生物圈保守估计约有一万亿种生物存活,总个体数在1E32个以上。绝大部分物种数来自原核生物,现代技术难以有效地对这样多的原核生物进行发现和分类。
简单感受一下:
2016年,美国科学家在科罗拉多州发现了新的庞大地下微生物种群,并对这些微生物进行了基因测序,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州赖夫尔镇附近一个地下蓄水层采集了沉积物和地下水样本,对从中发现的2500多种微生物进行基因组重建。这些微生物基因组涵盖了近80%的已知细菌门类,还有47个新的门级细菌种群,加上2015年发现的35个,使当时已知的细菌门类数量又增加了一倍。
一般人类活动场所每升空气含有1~5个微生物,脏一点的几十个。猪圈、牛棚等处可达每升1000~2000个。蝙蝠洞穴内可达每升10000个以上。
海洋上空一升空气大致含有千分之一到二个微生物。
两极上空一升空气大致含有千分之一个微生物。
每天地球上的海洋里有约40%的细菌被噬菌体杀死,这过程已经持续了超过30亿年。

为什么要强调病毒:
虽然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大量吹胡子瞪眼睛说病毒是生物的人,但在很长时间里,有许多学者是拒绝的。他们为地球碳基生物设置了“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关键是拥有核糖体以及进行翻译的能力”这样平时你不会遇到的标准,将病毒排斥在生命之外。
2020年2月以来,科学家已经发现很多大型噬菌体拥有这种翻译机制——是真的很多。
“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又模糊了。
目前生物学并未对绝大部分病毒尝试进行细致的分类。目前看来,地球上病毒的物种数远远多于其它生命的物种数,光是针对已经有细致分类的174万种细胞生物的病毒就有约1亿种。病毒的数量保守估计在2E31个以上,其中DNA病毒和RNA病毒各占一半。稍微激进一点的估计就会得到将原核生物远远抛在后面的数值。

阿西莫夫曾经在《并非我们所知的:论生命的化学形式》中从生化上描述过6种生命形态:
一、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
二、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
三、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生物;
四、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生物;
五、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
六、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
这些物质是液体的温度范围是很不相同的,对应着许多不同的自然环境和那种条件下化合物的活性、化学反应的激烈程度。

我们目前没有在能测到大气成分的少许太阳系外行星里找到含有可被测出的量的硅酮的任何场所——而甲烷和水蒸气似乎蛮多的。碳基生物产生的条件要宽松得多。

当然,也不排除我们已经观测到了巨型的非碳基非硅基生物。
在对等离子体中的尘埃进行的模拟实验中,俄罗斯物理学家瓦基姆·兹托维齐领导的团队发现尘埃会自动排列成双螺旋结构,可以吸引其他尘埃颗粒而“生长”,可以自我复制成两个相同的螺旋。螺旋结构的半径会随着不同分段而变化,说明它具有信息编码能力。
这比晶体和热带风暴的有序性前进了一大步。
2006年3月15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天文学家通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距离银河系中心黑洞300光年处发现了一片双螺旋结构星云,长轴80光年。银河系中心黑洞巨大的电磁场中99%的物质处于等离子态,可以期待小林泰三喜欢描写的等离子生物在那里存在。

在寒冷的流浪行星上,低温下超导的物质允许复杂的电磁现象自发地积累直到出现智能。

智能也完全可以先于生命而存在,例如玻尔兹曼大脑。

在较为博爱的定义下,能够自我复制的程序也可以视为电子生物。考虑“我们可能是虚拟的”的话,我们自己也可能是电子生物。
电子生物的创造者未必强于电子生物。作者未必比其创作的作品里的角色强。编辑、主编、审查员或国家文化机构的人员也未必比作者创作的角色强。
在过去曾经有一个作者被奉为“神”的时代,以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为首的一群人打破了这个“作者的专制”。他们宣称,就算作者说“是这样的”,读者也没有必要全盘接受,可以有自己的解释。无论作者或其他人如何修改故事,都不影响读者对故事进行自己的解读。一旦角色形象在读者心目中形成,就不只是属于作者或其权利者的东西了。作者或二次创作者可以乱改,其他二次创作者和读者不满意的话可以更加乱改,有些读者还会在现实中直接危及作者或二次创作者。有时,作者已经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而角色和故事却作为模因以传说与民间艺术的形式长久地保存下来。

此外,黑洞有生物的一些特征。
新陈代谢:黑洞可以吸入物质、放出霍金辐射。
生长发育:黑洞吞噬物质后事件视界可以变大,质量、角动量、电荷都可以成长。人类已经观测到质量处于恒星质量黑洞和大质量黑洞之间的黑洞,支持恒星质量黑洞吸入足够的物质可以变成大质量黑洞。
复制自身:吸积盘的部分物质被射流抛出后形成了恒星,其中一些大质量恒星演化成了黑洞。
成分的同一性:黑洞的物理性质极其单纯,只有质量、电荷、角动量,没有任何化学物质配比差异。
严整有序的结构:黑洞的结构极其稳定清晰。
应激能力:黑洞可以和靠近它的任何物体互动。
趋利避害:由于这个宇宙中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黑洞,无论黑洞有没有生命都很难观察到它的趋利避害。两个黑洞相撞的结果是合并成一个黑洞。

タグ:

生物
最終更新:2020年06月21日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