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

陶瓷器是用土烧制而成的器具,主要分为陶器瓷器。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在1100-1300摄氏度下烧制而成。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等在1300摄氏度以上烧制而成、不具吸水性,外表常施有釉或彩绘。此外,黏土在700-900摄氏度下烧制而成的器具被称为土器,黏土在1200-1300摄氏度下烧制而成、介于土器和陶器之间的器具被称为炻器(许多陶瓷专家并不采用“炻器”这一分类)。

原理

黏土来源广泛、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经高温烧制后硬化,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腐蚀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承受较长时间的使用。
陶瓷器有一定的硬度和重量,可充当钝器进行打击、投掷等。对于较有价值的陶瓷器来说,这样粗暴的使用容易造成损坏而降低其价值,因此粗暴地对待非自己拥有的陶瓷器也能给他人造成损失。
瓷器的硬度很高、韧性很差,可作为复合装甲的一层、以自身碎裂吸收冲击能量。
在战争或局地军事行动中,陶瓷容器有时也被用于填装爆炸物制成炸弹或用作诡雷的外壳。
20世纪到21世纪初,以三氧化二铝粉末、二氧化锆粉末、氮化硼粉末等烧制陶瓷的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真正的陶瓷刀具。陶瓷刀具的莫氏硬度可达9,非常锋利、致密而脆,在不粗暴敲打砍剁的前提下用于一般切削作业时磨损极慢,且耐腐蚀、不易沾染异味,可大大减少清洗、磨刀等保养工作,但目前还不适用于砍、剁等需要韧性的用法。

现实

已知的最古老的陶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有29000年-25000年的历史,目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它是手工捏成后在篝火中烧制的。从此,陶器在数万年间是人类常用的生活用品,其中一些品种作为手工艺品为人类欣赏。在公元前500年就出现了彩陶,在16世纪出现了紫砂。19世纪后期,机械制陶技术的发展使得陶器被批量生产,陶器的艺术价值急剧下降,陶艺在1930年代才从欧美开始逐步复苏。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使用掺有高岭土(或长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并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铅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制陶原料来烧结陶器时,会自然地在陶器表面结成一层薄釉而走向瓷器。已知的最古老的瓷器是商代高岭土彩釉器皿,有2900-3500年的历史。从此,瓷器在数千年间是人类常用的生活用品,其中一些品种被人类视为高级艺术品。在1世纪出现了青瓷。在10世纪前后,瓷器是中国重要的特产品。
在古代不常见到专门用作兵器的陶瓷器,不过确实时常出现用陶瓷器充当钝器殴打、投掷的状况。
20世纪末,部分坦克装甲车辆复合装甲使用了陶瓷层,而陶瓷刀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用陶瓷刀具一般添加了金属粉末以便金属探测器能正常检测其存在。

应用

陶瓷刀:陶瓷制成的冷兵器
部分土制炸弹诡雷:临时制作的应用兵器。
复合装甲:陶瓷层。
非瑞克西亚白派系:陶瓷外骨骼、陶瓷装甲。
土偶埴轮:人形·动物形的土器或素陶器。在传说·幻想作品里时常像机器人妖怪那样行动。
陶俑:人形·动物形的陶器。在传说·幻想作品里时常像机器人妖怪那样行动。

タグ:

冷兵器
最終更新:2014年07月07日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