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剑

光剑(Lightsaber)是一种用发光的能量剑身进行劈砍穿刺的单兵近战武器,是使用方法接近冷兵器能量武器
《星球大战》系列提出了架空兵器光剑的概念,系列电影风靡世界数十载,光剑由此成为科幻武器的代表之一。

原理

《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光剑剑身是能量体,由剑柄发生及定型。剑柄则是由光剑水晶、电源电池、电源导管、发射矩阵、透镜组、激活钉板、安全开关、手把和充电插座组成。光剑水晶是光剑中的核心部件。按照设定,水晶是绝地武士的原力在光剑中流动的载体,水晶的特性会反映到光剑的特性里,例如剑身的颜色和攻击能力。
《星球大战》系列中从未说明光剑的剑身到底是什么形式的能量,也从未说明光剑水晶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
按照设定,在光剑激活后,充入正电荷的透镜组和发射矩阵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被释放到能够维持剑刃所需要的长度,然后沿圆周回到充入负电荷的环状缝隙中,剩余的能量被一块超导体输送回光剑内部的电源电池里等待下一个周期的释放。
按以上设定,光剑的剑身是等离子体或电子流或正电子流。无论哪一种,将其保持一定长度的难度都很高,而且将其保持一定长度而非发射出去的必要性极低,更是无法发生作品中光剑能互相冲击而不彼此穿透的状况。要让等离子体在很短时间内给其接触到的物体造成严重损害,等离子体的温度也必须非常高。
如果把此类型光剑的结构修改为剑柄伸出一截实体剑身、将剑身通电或从剑身内部喷出带电粒子来产生环绕剑身的等离子体、电子层或正电子层,其径向上要保持的长度会短很多,实体剑身也可以互相冲击而不彼此穿透。这实质上是一柄高科技的火炬。
无论采用哪个等离子体形式,此武器都将属于冷兵器中的等离子器

表现


光剑

出处:《星球大战》系列,乔治·卢卡斯,1977年至今
在此作品里,光剑是绝地武士的象征或是原力使用者的象征,被绝地、黑暗绝地和西斯广泛地使用。
熟练地使用光剑需要相当高的技巧、自信以及很强的原力感应。不过,半人半机器的格里弗斯将军靠着机械对反应能力与肉体的强化而能使用4把光剑。
光剑可以挡开爆能枪射出的光线,也能防御原力攻击,不过在面对海量机器人的进攻时,使用光剑的绝地武士纷纷战死。

光剑战型

出处:星球大战系列小说、漫画和RPG游戏,多人创作,1977年至今
光剑战型是特定的光剑格斗方式,类似武术流派,有七个种类。每一个绝地或西斯在战斗中都会选取至少一种光剑战型。一些绝地会学习多种战型并专精其中的一种,格里弗斯将军掌握前六种战型并了解第七种战型。
战型除了基本名称还各有一个解释名称,并各自对应星球大战世界中的一种野兽,其列表如下:
第一型:Shii-Cho,解释名Determination Form(基本型),对应野兽Sarlacc(一种凶暴的沙漠怪兽);
第二型:Makashi,解释名Contention Form(争斗型),对应野兽Ysalamir(一种对原力有一定免疫的树栖蜥蜴);
第三型:Soresu,解释名Resilience Form(防御型),对应野兽Mynock(一种成群的蝙蝠);
第四型:Ataru,解释名Aggression Form(速度型),对应野兽Hawk-Bat(一种大而凶猛的蝙蝠);
第五型:Shien/Djem So,解释名Perseverance Form(均衡型),对应野兽Krayt Dragon(一种巨大的毒龙);
第六型:Niman,解释名Moderation Form(中庸型),对应野兽Rancor(一种地牢怪兽);
第七型:Vaapad(绝地名)/Juyo(西斯名),解释名Ferocity Form(狂暴型),对应野兽Vornskr(一种凶猛的犬类动物,能使用原力捕捉猎物)

评价

光剑缺乏科学性也缺乏实用性。即使采用较有科学性的实体剑身设定,其实用性也欠佳。
绝地武士、绝地武士组织及光剑战型在名称与形式上明显受到日本剑道的影响。
Soresu的大师欧比旺在设定中可以用光剑防御每秒20次以内的爆能枪射击——换句话说,一次派出21个以上手持爆能枪的杂兵就可以把他干掉。此外,使用弹速比爆能枪快的武器或者毒气、爆炸物、电击等都能越过光剑的防御。

类似的武器

光束军刀

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中的一种用米诺夫斯基粒子光束进行劈砍穿刺的近战武器。
最終更新:2013年11月27日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