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AACC 中文Wiki :::

进阶阅读

最終更新:

mbaacczh

- view
管理者のみ編集可

Staff进阶阅读

Edit-氷散华

G0. 前言

  有个东西称为「黏着力」,相对的可以用「跳出率」来作为它的指标;「跳出率」越低,意即该网站留住游客的吸引力越强。
  当然每个网站的跳出率不同。例如搜寻引擎,好的搜寻引擎其跳出率也是很高的,大多时候人们在前几个条目便找到他要的东西,当他在第一页点击条目连结时,此时便直接离开搜寻引擎的页面了。
  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的话,这个中文Wiki的跳出率如果越低,越代表着这个中文Wiki做得越好。
  最终的目标当然是,当一个懂中文的玩家正思考要去哪里找MBAACC的角色攻略时,第一或第二反应就是来这里找他要的资料,这样这个中文Wiki做的就算是成功了。
  虽然不太可能真正达到这样的成果,但当越接近这个目标,相对的也就代表这个中文Wiki越有其价值。

G1. 进阶介绍(※这个条目以后可能还会再追加)

G1-1 如何不让左下角的更新履历显示新更新的页面?

  相信每次进入编缉页面,都能看到下面有这行东西:
  >
  其中「更新情報を宣伝する(Ping) 」是指这个更新是否要在 官网主页 的右侧栏「更新ウィキリスト」中显示。
  而另一个的意思是说更新后的不要附加新的时间戳记,当将这个选项打勾时,编辑后的页面将不会于左下「更新履历」那边提示了。
  当然这样很多时候其实是无意义的,除非有些小地方想修改,但不想让访客认为又有哪里有更新了,点进去却觉得好像什么都没动过。
  尽量少用这个功能,毕竟成员们互相还是要知道哪里更新了些什么。

G2. 流量分析

  如果只依赖工作群更新履历内的浏览次数统计,那么得到的数据是相当不准确且粗犷的。
  更细且精确的流量分析,基本上应该要将平均访问数、实际访问数、跳出率、回访率、页面点击次数等统计清楚。
  这里将使用Google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较精确的调查。
  将Javascript代码嵌入主菜单页面之后,以Cookie的方式记录每个使用者在这个中文Wiki的浏览资讯。
   点此看Fig.1
只记录了两天的数据 名词 解释
167 访问次数 有多少次主页被访问了
81 唯一身份访问者 真正有几个人来过
868 浏览量 这个主页内(包括连结)提供了多少次访问
5.20 每次访问页数 每次来这里的人点开了多少页
00:07:19 平均网站停留时间 平均每人停驻了多久才离开
30.54% 跳出率 详细解释
19.76% 新访问次数百分比 所有访问数中新访客的访问数占有率
  除此之外,能够显示访客是由来自于哪些地区。
   点此看Fig.2
   点此看Fig.3
  以及其它本应要让访客做一些枯燥无味的问卷,才能获的资讯。
   点此看Fig.4
   点此看Fig.5
   点此看Fig.6
   点此看Fig.7
  以及其它如「访客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文Wiki」与「透过哪些管道而进入」等等。
  目前这些图的记录时间只有两天,属于资讯仍然不准确的阶段。
  这些资讯可让管理者与维护者知道目前网站是否给于访客较好的浏览体验等种种指标,而排版之宽度,以及须提供对哪一较大众化所需求的资讯,有个可参考的依据。
  以后将打算以一周为周期,每次报告一次记录的资讯,使中文Wiki站能趋向更低的跳出率为要点。

G3. Heatmap

  使用夜视镜来观测的话,得到的就是一张红外线图。
  如果将访客的滑鼠移动、点击位置,与卷动页面等等的资讯搜集起来的话,便能绘制一张属于该网站的Heatmap。
  鼠标有点类似于我们在虚拟画面中无形的手,而这张是依据每个访客大多数鼠标行走轨迹所绘制的Heatmap。
   点此看Fig.8
  因为只有记录了约十几个小时的数据,因此还不算是准确的,但我们可见在这几个小时内,访客大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角色栏以及更新履历的提示。
  不是付费会员的关系,保存记录的时间大概只有一周,因此也是每周便报告一次Heatmap。
  同前,如果将这两个分析结果整合在一起的话,将会大幅度的减少需要进行问卷调查的需求量。

G4. 问卷调查

  就算用前两个工具来对访客进行大幅度的分析,但仍然很难得知访客浏览此中文Wiki后的评价,以及他们心中具有建设性质的建议,尽管现在已设置了建议回报,回应人数仍然是零。
  这时或许还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问卷,以弥补前叙之不足。

G5. 可发展的构想

(暂无)
記事メニュー
ウィキ募集バナー